English

“百针穿身”的节日——大宝森节

1999-10-2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“若能让我如愿以偿,就算要付出任何代价,我也愿意!”这句话,说起来容易,但如果实现愿望的代价,是要用一支支的银针刺穿肉体,这时,又是否会令你先三思,再夸下海口?听起来或许有些不可思议,但在新加坡,虔诚的兴都教徒们却是用这种方式来实践对神所许下的报酬。

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,人口中包括了华人、马来人、印度人等。同时,存在的宗教信仰也是多样化的。根据统计,新加坡人口31%是道教徒、28%是佛教徒、18%是伊斯兰教徒,10%是基督教徒,4%是兴都教徒。现在我们要介绍的节日,即是兴都教徒的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日大宝森节。

兴都教的教徒以印度族信徒为多,但也有少数其他种族的信徒。根据淡米尔日历计算,每年十月份(淡米尔语称为“Thai”)的月圆之日(即阳历一月至二月之间),是战神斯坎达(Skandar Murugan)的诞辰,因此信徒将此日称为Thai-pusam大宝森节。pusam代表十月份的星星。根据印度神话,战神斯坎达的父亲湿婆(Shiva)的性格虽然凶狠孤独,但却有怜悯之心。只要谁是真心向他求饶,他都慈悲为怀地给予宽容。湿婆,亦即仁慈的意思。而战神斯坎达是湿婆与财富女神乌玛(Parvati)所生下的儿子,是美德、青春、权力的代表。兴都教徒庆祝的大宝森节,即是所祭祀的神灵——战神斯坎达的诞辰。当天,信徒将实现他们在神灵面前祈求时所许下的诺言。

大宝森节当天,虔诚的信徒的祭祀仪式有很多种,例如:剃头、做法事、用银针刺穿舌头/双颊等。这些仪式,皆是包括了刺穿身体的某一部分的行为。而其中最突出的方法,即是用百针穿身,扛起“卡瓦狄”(Kavadi)。

“卡瓦狄”是由锡纸和孔雀羽毛做的模型,整体的形状类似于金字塔,象征着一座山,上边也是由锡纸做成的战神斯坎达的立体塑像。一个“卡瓦狄”可高达三、四米高,重20公斤左右。大宝森节当天的凌晨,信徒们皆已纷纷起床,为隆重的祭祀典礼做好准备。准备扛“卡瓦狄”的信徒,事先得洗浴一番,再由“经验丰富”的亲戚们帮助他把“卡瓦狄”搭在身上。首先,亲戚们帮助这位还愿的信徒,把铁刺由上而下地穿入身体,胸前背后各2支。然后,再将锡纸造成的“卡瓦狄”搭在他身体的4个铁刺之上。接着,小心翼翼地把无数支更细小的铁刺穿过“卡瓦狄”,直刺入他的体内(前后左右),使“卡瓦狄”更加坚牢。事成后,这位“勇士”已是被由许多铁刺形成的网围着。而最后一个步骤,则是用一根专门的,较短的银针(Vel)刺穿双颊,再有一根刺穿舌头,整个装备才算完成。

据说,要戴上一个“卡瓦狄”需要约两小时,但把它给除下,却只需五分钟。而在搭上“卡瓦狄”的过程中,往往有响亮的鼓声相伴,以助信徒麻痹躯体上所承受的痛。搭上了“卡瓦狄”后,祭祀典礼才算刚刚开始!身扛“卡瓦狄”的信徒在亲戚们的护送下,去到实笼纲路的Sri Srinivasa Perumal庙宇的内堂。在他从内堂里走出来时,群众将击鼓拍掌,扛着“卡瓦狄”的信徒舞了出去,“卡瓦狄”上的孔雀羽毛随着鼓声摆动。在寺庙的铁闸外,有人把椰子摔在信徒的前边,据说能用来占卜信徒来年的运程。

之后,成批虔诚的信徒,就一起从该庙宇出发,赤足步行到位于Tank Road的Sri Thandayuthapani庙(整个路程大约长达4公里)。到了该庙,走向神台时,信徒再次配合着鼓乐旋转狂舞。神台上有战神斯坎达的神像,并沾满上千信徒供奉的牛奶。这些还愿的仪式是有一定的期限的,并不是做了一次就算了的事。期限分为三年、五年、七年甚至更长(根据个别信徒的情况而定)。而且这些仪式必须是在同一时期连续实行的,不能在中间停隔。一旦停隔了一年,期限就得从头开始计算。大宝森节在新加坡不是个公共假日,信徒们还得向工作单位请假呢。值得一提的是,大宝森节仅在新马一带庆祝,这是因为这个祭典仪式需要信徒刺穿身体,因此印度政府已下令禁止这个节日。在参与这些祭祀仪式之前,信徒得做一些准备工作。其中包括了一个月每天打座、斋戒、以地板为卧床等。据说,在做了这些准备工作后,信徒们能达到精神上和躯体上的协调,这样一来,他们就算身穿百针,也将不会痛、不会流血。他们深信这是由于他们的虔诚,因而得到了战神斯坎达的庇护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